• 1
  • 2
  • 3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四高 > 图片新闻

市二高“师生同心抗疫,落实线上教学” ——“疫”路芬芳(六)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4/15 18:52:35 人气:11 加入收藏   标签:
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二高教育人。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在这场抗击病毒的阻击战中,团结向上的二高人,用自己的责任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行动诠释着为师者的担当,在灾难中成长,在平凡中坚守,在困境中磨砺,谱写了一曲曲二高人的抗疫之歌!                                   ——题记



关键词:用历史照亮现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而历史正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灵魂。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卫星部高二历史老师路晓洁不断努力的方向。

2020年,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这位不速之客来势汹汹。武汉危难,各地每天实时更新的数据更显示着疫情的严峻。面对突发疫情,国家迅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与时间赛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开始了。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钱穆先生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惟知之深,故爱之切。知之方能爱之,就让我梳理一下在这一段特殊时期路晓洁老师所经历的、感受的、感动的“知”与“爱”。
(一)知时疫,爱中国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此,路晓洁老师抽出时间,向学生动情的讲述了钟南山院士的先进事迹:
十七年前,年近七旬的钟南山院士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十七年后,当新型冠状病毒侵扰全国,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展现了这个时代我们真正应该致敬和崇拜的英雄。钟南山院士之后无数的逆行者、追光者,展现了中华儿女面对疫情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也让学生更加深刻懂得国与家的紧密联系。
(二)知历史,爱生活
历史学习是一条漫漫长路,并非伴随着学生的高考结束就会戛然而止,而是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历史是前人得失的总结,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生活轨迹,感受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寻。路晓洁老师认为,学习历史,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历史的魅力。
路晓洁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历史基础很差,她一直也比较苦恼,疫情期间她终于鼓起勇气问路晓洁老师“老师,我很喜欢历史,但是因为转校的缘故耽误了必修一二两本书,基础很差,还可以把历史学好吗?”思考之后,路晓洁老师给她讲述了自己高中学习的经历,“在高三之前,我的历史一直都是刚刚及格的,但是在高三那一年我突然茅塞顿开并且喜欢上了历史课,刚开始我一直归功给高三更换的历史老师,可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让我爱上历史课的其实是历史本身。”

在路晓洁老师眼中,历史是先秦的百家争鸣,是西汉王朝的布衣将相,是北宋的商铺瓦肆,是明朝的郑和远航,是晚清的民族奋起……了解这些历史的轨迹,路晓洁更加爱生活,直到成为现在的路晓洁老师。路晓洁老师以自己对历史的钟情、对生活的的热爱让学生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事情的认识也会更加的深刻,有的时候明白的早一些,有的时候会晚一些。生活就是这样,先试着了解、之后坚持,把一切交给时间。

(三)知责任,爱学生
疫情之下,作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充实的线上课堂,就是特殊时期我们可以为国家作的最大贡献。刚接到学校通知要开始网络直播的时候,路晓洁老师感到有些焦躁不安。马上要开始上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课本问题,于是她赶紧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找到电子版课本并及时发送给学生,并安排学生预习任务。
然而真正的难题还在直播课堂和课后管理上,刚开始直播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控教学的速度。于是路晓洁老师迅速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小组长群,询问学生上课状态,随机点名抽查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利用钉钉打卡查看学生上课笔记记录情况,利用家校本布置作业,选出优秀学生作业,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做好作业统计工作。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而历史正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灵魂。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路晓洁老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供稿、图片:路晓洁

 文字崔超楠       审   核:杜彦岭



本文网址:http://www.pyytsg.com/show.asp?id=252